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遵義會議和毛澤東的名字緊緊相連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不過,人們通常把毛澤東領袖地位的確立,說成是遵義會議。其實,這裡所說的遵義會議是廣義的,即前有發展過程,後有完善過程:

遵義會議前的發展過程是通道會議、黎平會議、猴場會議。

遵義會議後的完善過程是“雞鳴三省”常委會、扎西會議直至苟壩成立“新三人團”。

正因為這樣,關於毛澤東和遵義會議的關係,有著各種評價:

1981年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透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指出:“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

1991年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著的《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卷)說,遵義會議“實際上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

1993年出版的,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的《毛澤東年譜》上說:“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中共中央的統治,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領導。”

1996年出版的,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的《毛澤東傳》中說,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

這些提法大同小異。這裡所提到的遵義會議,實際上是指廣義的遵義會議。

遵義會議,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歷史的進展,日益受到注目——因為它是確立毛澤東領袖地位的起點,隨著毛澤東的聲望的不斷提高,人們這才逐漸意識到這一起點的重要性,這一歷史的選擇的重要性。尤其是毛澤東從遵義會議起,直至1976年去世,這漫長的四十一年間他一直是中共最高領袖,深刻地影響了中國的歷史程序,影響了世界的歷史程序,這一起點也就益發顯示了它的重大的歷史意義。誠如1921年7月23日晚,那十三位來自天南地北的人物聚首上海望志路李公館所舉行的中共“一大”,成為中國歷史上紅色的起點,也是隨著中共的日漸壯大以至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執政黨,益發顯示了它的重大的歷史意義。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