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瞿秋白的復出和再度挨批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莫斯科車站,兩個中國男子匆匆踏上了西去的列車。他倆急於回國,照理說是應當乘東去的列車,但他倆一反往日的路線,取道德國回去。

兩名中國男子,一個叫“斯特拉霍夫”,一個叫“伍豪”,亦即瞿秋白和周恩來。他們心急如焚,要趕回去,制止李立三的“左”傾冒險錯誤。

一接到李立三的《新的革命高潮與一省數省首先勝利》,不光是他倆著急,共產國際執委會也著急了。於是,共產國際執委會立即與他倆一起,起草了《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關於中國問題的決議》。由於這份決議是在1930年7月23日作出的,又稱“七月決議”。

他倆帶著“七月決議”,踏上歸程。

為了避免萬一的意外使兩人同時被捕,在德國,周恩來先走一步,這樣,他於8月19日先回到上海。8月26日,瞿秋白也來到他闊別兩年多的上海。

瞿秋白和周恩來給頭腦正熱的李立三帶來了清涼劑——共產國際執委會的“七月決議”,來了個急剎車,結束了“立三路線”。

緊接著,9月24日至28日,中共召開六屆三中全會,貫徹共產國際“七月決議”。

現存的會議記錄上稱,此會是在“避暑的廬山”上召開的。其實那是隱語。所謂“廬山”,是指上海麥達赫司脫路(今泰興路)的一幢豪華洋樓,真的有點“廬山”氣派。

會議是由瞿秋白主持的。關於這一點,列席會議的聶榮臻(他當時在中共特科工作,負責會場的保衛工作)回憶道:“恩來是這次全會的實際主持人,但他很謙虛,總是把秋白推到前臺,讓他主持會議,做報告,發表結論性意見。因此,三中全會使瞿秋白同志成為黨中央實際上的主要領導人。恩來這種沒有個人私心的謙讓精神,令人欽佩。”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