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十三章 文化、思想、教育政策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雍正致力於意識形態的宣教,具體表現在科舉、儒學、宗教等領域,並同政治緊密結合起來。

第一節 向孔子頂禮膜拜和教育方針

歷代王朝的尊崇儒學和它的鼻祖孔子早成定製,作為素王的孔子被順治尊為“大成至聖先師”,尊號已經無可再加,但還有別的空間。雍正對孔子的尊崇,超越於前輩帝王,做人所未做,言人所未言,也留其特性於後世。

元年(1723年)三月,雍正追封孔子先世為王。他說:天地君親師是人人所至力尊重的,而闡明天地君親大義的則是教育,教育又以孔子為最優,所以自幼讀書,就極其崇敬他。他既被尊為“大成至聖先師”,已脫離人臣的封號,遂決定追封孔子五世先人。把他們由前代封的公爵,改封為王爵。即肇聖、裕聖、詒聖、昌聖和啟聖王。二年(1724年),雍正將“幸學”改稱“詣學”。他在舉行臨雍釋奠禮以前,諭告禮部,過去帝王去學宮,稱作“幸學”,尊帝王之巡幸,這本是臣下尊君的意思,但“朕心有所未安”,以後凡去太學,一應奏章記注,“將幸字改為詣字,以申崇敬”。同年六月,曲阜孔廟火災,燒了大成殿及兩廡,雍正命工部堂官趕去興修,三年(1725年),雍正終歸想出尊孔的新花樣,命對孔子的名諱像對君主一樣予以敬避,凡地名、姓氏均加改易。禮部議請:除天壇圜丘之“丘”字不避外,凡遇姓氏都加偏旁,作“邱”字,如系地名,則改用他字,至於單用“丘”字,則書古體“㐀”字。雍正說:今文出於古文,若改用“㐀”字,還是沒有迴避,這個字還有“期”音,以後除“四書”、“五經”外,並加“阝”旁,作“邱”字,地名也不必改,通用“邱”字,讀“期”音。四年(1726年),雍正親書“生民未有”四字匾額,懸掛於天下學宮。為曲阜孔廟書寫“德冠生民,道隆群聖”對聯,並書大成殿榜額,還應衍聖公孔傳鐸之請,為《聖蹟影象》作序文,親自書寫,又親祭孔子。過去帝王在奠帛獻爵時,從不行跪拜禮,雍正徑行下跪,事後告訴禮部和太常寺官員,他不按照儀注所定行禮沒有錯誤,因“若立獻於先師之前,朕心有所不安”。他是把孔子真正當作老師來對待了。五年(1727年),定八月二十七日為孔子聖誕,其典禮規格同於康熙聖誕節,這一天禁止屠宰,命天下虔誠齋肅。孔子誕辰祀典,過去本為中祀,至此改為大祀了。八年(1730年),雍正以聖廟執事人員沒有爵秩,不足以光祀典,因特設執事官,三品的二員,四品的四員。這些人員由衍聖公在孔氏子孫內揀選,報禮部備案。同年十月,曲阜孔廟大成殿修成,“黃瓦畫棟,翻仿宮殿制”,所用器皿,也由宮中頒出,用銀115萬兩。雍正命皇五子弘晝、淳郡王弘景前往參加落成告祭典禮,弘晝回京覆命,奏報孔林圍牆傾圮,雍正又遣官往修。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