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21 日內瓦會談 (1955)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1955年8月1日,日內瓦萬國宮外,蜂擁而至的記者們焦急地等候著裡面即將傳出的歷史性訊息。他們關注的焦點,是正在總統辦公室中舉行的談判。談判桌一邊坐著美國大使亞歷克西斯·約翰遜(Alexis Johnson)和他的3名助手:美國外交部的中國問題專家高立夫(Ralph Clough)和埃德溫·馬丁(Edwin Martin),還有美國軍方的中文翻譯羅伯特·埃克瓦爾(Robert Ekvall)上校。談判桌的另一側,則是中國大使王炳南和他的3名助手。會議室裡不允許攜帶錄音裝置,速記員或記者也不得列席。討論內容嚴格保密,直到30多年之後才慢慢解禁。這就是著名的“王炳南—約翰遜會談”,中美雙方就釋放朝鮮戰爭中的戰俘問題展開的一系列高層談判。

能夠坐下來談判已經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新中國政府佔領了美國使館,逮捕各地領事官員,還以虐待中國傭人的罪名將美國駐華大使送上了法庭。1950年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蘇聯簽訂為期30年的《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1950年11月,中國軍隊出兵朝鮮,展開抗美援朝戰役。經過兩年的血戰,中美雙方都抓獲了大量戰俘。

整個朝鮮戰爭期間,戰俘問題給美軍帶來眾多麻煩。美軍將中國和朝鮮戰俘關押在釜山西南20英里外的巨濟島上,鐵絲網將這塊不毛之地圍得密不透風。戰俘營管理極其混亂,上千名戰俘擠在設計容量不足實際關押人數1/5的狹小空間裡。讓情況變得更加複雜的是,戰俘中還混雜瞭解放戰爭中被共產黨俘虜後投誠的國民黨士兵。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