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十年亂花:我從胡適面前走過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我對胡適沒有研究,我見過胡適,崇拜過胡適,學習過胡適,思考過胡適。

胡適一九四九年離開中國大陸,他去了美國。一九五二年十一月,他由美國回臺灣講學,一九五四年二月,他回臺灣參加國民大會,一九五八年四月,他回臺北接任“中央研究院”院長,一九六二年二月去世。由一九五二年到一九六二年,這十年間他對臺灣發生了極大的影響,臺灣報紙對他的一言一動都當做重要新聞,臺灣讀者閉上眼睛,都隨時可以看見他的一張笑臉。

寫作的人提起胡適,首先想到文學。胡適在臺灣最重要的影響不在文學,在政治思想,他的精神時間幾乎都拿來宣揚民主自由。今天回想起來,胡先生對臺灣文藝的發展好像不大關心。他是反共的,五十年代臺灣興起反共文學,他沒說話。他是主張創作自由的,他去世前,現代文學已經初展,爭議已經出現,他也沒什麼表示。他開創中國的白話新詩,他在臺灣也不談詩。

胡先生的“忍”功了得,以他在新文學運動中的地位、以他竟能排除眾聲喧譁的誘惑,抵抗新聞記者的挖掘。

回想起來,胡先生鼓吹言論自由,不遺餘力,文藝表現的自由就是言論自由的一部分。可是他從未這樣說過,那時候,我們也沒有這樣的觀念,我們總覺得他越來越跟文學不相干。

一九五二年,胡適第一次回到臺灣,這是大新聞,很多人自動到飛機場歡迎他。我當時在廣播公司工作,也跟著採訪記者趕到松山機場,還參加了他舉行的記者招待會。那時都說他回來擔任政府的職務,也有人說他要組織政黨,新聞界對這兩件事興趣很大,他用太極拳應付過去。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