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十年燈:我從瞭望哨看見什麼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瞭望哨”是《掃蕩報》副刊的名稱,《掃蕩報》是國軍創辦的日報。抗戰時期以報道戰地新聞創造巔峰,抗戰勝利改名《和平日報》,臺灣成立分社。一九四九年從大陸撤退,總社遷臺北,七月恢復《掃蕩報》原名。我經常寫一些散文向“瞭望哨”投稿,自己覺得很受歡迎。

一九五○年一月某日,我有一篇文章在“瞭望哨”發表,使用筆名“黃皋”。文章刊出時末尾多了一行小字,加上括號,寫的是“黃皋兄請來編輯部一談”。幸虧我看副刊一向仔細,沒有錯過這一條重要的訊息。

《掃蕩報》編輯部設在昆明街,樓上辦公室,樓下排字房。在那裡我第一次見到“瞭望哨”的主編蕭鐵先生,他心直口快,他說他想建議報社增加一名人手,專門校對副刊,同時參與副刊編務,做他的助手;如果我有興趣,他可以推薦。乍聽之下,我幾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蕭老編完全不知道我的底細,那年代“匪諜就在你身邊”,他竟敢拉拔我進報館。那時我漂流失業,天無絕人之路!可是我沒有工作經驗,他很輕鬆地說:“你一個小時就可以學會”。

說來像傳奇的情節,就這樣,蕭老編把我帶進新聞界(他的年齡跟我差不多,抗戰時期就跟熊佛西手下編文學雜誌了)。這年我二十五歲,我的人生開始有了軌道。《掃蕩報》是軍報,一般報社的任職檔案用聘書,《掃蕩報》用“派令”,總社長蕭贊育將軍署名。派令記載,我的上班日期為二月一日,月薪新臺幣每月一百六十元。《掃蕩報》是窮報,但我沒有“待遇菲薄”的感覺,那時物價也低,記得“純良”墨水一瓶,一元五角,“驚奇”墨水一瓶,兩元五角,筆記簿一本,八角。五月十七日舟山撤退,蔣公犒賞官兵,每人五元。長白師範學院結束,每人發給膳食費,每天一元六角。弟弟妹妹在澎湖讀書,我寄零用錢給他們,每月每人二十元。夜晚睡在編輯部的地板上,沒有房租開支,還可以看守公家的文具財物,大受歡迎。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