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沒有特定地點:只不過是歷史學家的反省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我如果宣稱自己天生註定成為當代中國史學家,未免太過狂妄自大。不妨換一種說法:命運獨惠我許多機會,可以站在中間階層,從不同角度觀察內戰的進展。命運同時讓我重述內戰的前奏與後續。在有所領悟之前,我已經得天獨厚,能成為觀察者,而不是實行者,我應該心存感激。我自然而然會擴大自己的視野,以更深刻的思考,來完成身份的轉換,從國民黨軍官的小角色,到不受拘束的記者,最後到歷史學家。但在我離開安亞堡之前,我仍然不知道,接受命運預定說的同時,我也甩掉了中國文化要求集體化的最後一絲負擔,開始獨立思考,就像在四百五十年前的宗教改革期間,懷著同樣信念的人也採取相同的做法。

我的朋友和同事必須吞下內戰終結及其後的苦果,相較之下,我永遠無法逃離線會主義者的批評。但直到今天,種種機會的組合如何運作,我還無法理解其奧妙。我必須詳細檢視自己,確定哪一部分是機遇,哪一部分是我自己有意識的安排。首先我要說的是,我的那些狂熱朋友讓自己捲入中國政治漩渦的核心,但我年齡卻比他們小。外表看起來,這樣說很是奇怪,因為通常鹵莽才是年輕人的特色,不是成熟年齡的象徵。但在這個例子中,五四運動的時機造就了一切的差別。中國最激進的年齡層約比我大十到二十歲。我成長時,煽動文宣和街頭抗議的衝擊已大為降低。也因此,在我的同輩中,領袖及烈士都比較少。我到作戰部隊的前線去碰運氣,沒想到前線卻是學習政治教訓最安全的地方。我很快就學到,如果中間地帶沒有體制上的聯結,鼓吹更好的績效是不可能的。這種領悟一定降低了我對崇高的預期。接受現實的我,從此以後也就減弱我的野心。在其後數年,我就找舒服的工作,好讓自己有更多機動性,因此我不曾以不留退路的方式全心投入。但第三個因素可能才是決定性的。在整個求學時代,我一直在父親的羽翼之下。在我的衝動背後,總是有他謹慎態度的影子,無論我是否察覺。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