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八十九章 機會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崇禎七年四月二十二日,赤鳳堡內官署與倉庫全部完工之際,趙傑與張銅柱兩人,率著一眾工匠加班加點,也終於趕製出了李嘯設計的四輪馬車。

“大人請看,經我等試驗,這四輪馬車可以雙馬同架,一車可載貨六千至八千斤。轉向與行駛皆甚方便。在下在想,這樣的馬車,應該可以達到大人要開辦的車馬行之要求了。”張銅柱、趙傑二人,站在制好的馬車樣品前,喜滋滋地向李嘯稟報。

看到面前這一輛十分嶄新,還未上漆、閃爍著鋼鐵色澤,散發著木板清新味道的四****馬車,李嘯十分心喜。

他俯著身,一邊聽趙傑介紹車輛細節,一邊仔細觀察車身構造。

趙傑介紹說,他們試用了多種木料,最終決定採用堅實耐磨的柞木做輪圈。為了耐用,外包一圈熟鐵。

這樣的做法有個好處,就是等到外層的熟鐵磨損得差不多之時,只需換上一圈新的熟鐵輪套便可重新使用。輻條用堅實的閩地熟鐵製作,以保證不會輕易斷裂以及能更好地承重。而最上層是厚實木板榫接製成的貨廂,前面是木製的車伕坐位與踏架。

這種四輪大馬車的車軸,同樣是閩地精鐵製成,結實耐用。而在聯接件方面,趙傑等人經反覆研究,最終採用此時製造炮膛工藝的失蠟法,鑄造了熟鐵軸承及相關配件,以進行聯接。

有些讀者可能會提出質疑,這個時代會有軸承麼?其實,軸承不是什麼現代發明,卻是古而有之。早在東漢時,智慧的祖先們就已經大批次製造熟鐵軸承。1974年在河南澠池漢魏窖藏中,就出土鐵質軸承共480件。由於李嘯捨得用料,不惜工本,全部用最好的閩地精鐵打造,軸承的精密程度與使用效能,皆是大大超越了前代。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