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由《雍正王朝》熱播所思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中央電視臺八點正播《雍正王朝》。

山西的朋友來電話,說他們那邊又在播《雍正王朝》電視劇;臺灣的朋友來電話,說他們那裡又在播《雍正王朝》;馬來西亞的朋友來電話,說他們那裡又要播《雍正王朝》,已經是第八次播出,仍有死忠觀眾收視不誤。

《雍正王朝》是根據我的小說改編出來的。當初媒體蜂擁前來採訪,有人問我:“給這電視劇打多少分?”我回答:“五十九點五分。”唐國強去年來南陽,說:“聽說你對電視劇頗有微詞?”我回答:“那不是指(演員)表演藝術,是談劇本。”劇本創作人劉和平是很有才氣的,對我也十分尊重。然而實事求是地說,對雍正其人的宏觀把握是有點問題的。一本白話文字,怎麼會改編得變調?這事我仔細想過,有兩個原因,一是他太愛雍正了,不願意談他的毛病和惹人煩的缺憾;二是他太瞭解觀眾的需要了。我打五十九點五分,觀眾可能還要認為我在“保衛自己”——其實跳出“我自己”這圈子,我還是賞識這齣戲的,論收視率,論焦晃唐國強們的演技,不能打這個分。所以當時我說:“我是特殊觀眾,我是戴著有色眼鏡看這部劇的。”劉和平是把小說中雍正抓“反腐倡廉”的情節大肆張揚了一下,引發瞭如許的共鳴。

我一直認為,腐敗是社會病,準確地說是社會糖尿病,為此我已經連著寫了幾篇文章。一是腐敗不會導致政權速亡,二是腐敗導致必亡(糖尿病倘不療治,你試試看!),三是腐敗症、糖尿病的晚期是免疫力全面崩潰,任何風吹雨打都可能招致併發症突發,而成不治之症。唐王朝的“併發症”是藩鎮割據,明王朝是李自成加上滿人侵凌;元王朝可憐,強悍的蒙古人當初何等英雄,最後被病魔折騰得一點氣一點力都沒有。這樣的例子是太多太多了……與此同時,我不認為腐敗與某一種意識形態有關。腐敗是一種反社會反公德的惡行,任何權力、法制社會,它都腐蝕,因此它是“社會公敵”。常看到一些官員腐敗貪賄被拿,臨刑之時寫的檢查認罪,說是“因受了資產階級拜金主義的毒害,一步一步變成人民罪人”,這是臨死說的胡話,無論資產階級還是“封建”抑或是什麼“拜金主義”,各自都是有“社會規矩”的,甚至賊匪劫盜,那也是“盜亦有道”,有他們“道上的規矩”——比如劫匪不搶郵差,比如按期繳錢不撕票(殺人質)等,哪有允許人暗室受賄顛倒公理的“世界觀”?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