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弈事瑣記(上)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照習慣說我不該用這個題目。應該說個“下棋的事”才對。“弈事”這樣的詞通常說的是“弈林”那些高手們的事似乎更貼切些。這也就是吾國人言語使用微妙的區分。皇帝叫“更衣”,平民則叫“拉屎撒尿”。皇帝叫“進膳”,常人叫“吃飯”;文人叫“溺”,常人叫“撒尿”,一回事。

前不久我在中國作家出版社出了一本書,名叫《密雲不雨》,回憶我兒時的家。其中說了許多話,不過沒說下棋的事。但我父親確實就是我學會圍棋的啟蒙老師。

1958年,我十三歲,上初中。這年父親教我兩樣東西:騎腳踏車和下圍棋。對騎腳踏車他有個基本要求。一是學會慢騎,二是學會拐彎。慢到一秒鐘只走一尺,拐彎要在三十平方米的地上扭出“8”字形。這樣就不會撞到人或者自己摔下來。下圍棋他沒有什麼要求。父親只是說:“這東西太迷人(引人入勝),別耽誤了功課。”騎腳踏車沒什麼難的。十幾分鍾就學會了。我騎到五十歲,沒撞到人,也沒摔著。車技上乘。但和雜技演員一比,完了。後來安步當車,不騎了。

下棋的事就複雜了。我家的棋事“膨脹起來”,在南陽市成了一時之風。父親教會了我,又教會我的大妹二妹學棋。一家四口星期六星期日其樂融融,吵鬧在棋枰旁。不知怎的就傳出去了。說“凌爾文(我父名)家是個圍棋家庭”。這就驚動了市體委。當時的南陽市是個小市,縣級市。沒幾個人會下圍棋。一個“老革命”帶子女下圍棋,自然引起了他們注意。於是開始組織活動,召集“棋人”聚集手談,大會小會張揚表彰。居然也就成了“圍棋名家(庭)”。由我們家到南陽軍分割槽大院子女,再擴軍到社會。以家為據點經常串聯“戰鬥”,市棋協則帷幄指揮,小南陽市的圍棋事業成了小氣候。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