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二章 知禮儀敬父母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為人子,方少時,

親師友,習禮儀。

註釋

為:作為、做。

子:弟子、學生。

方:正當、正在。

親:親近。

禮儀:禮貌、儀節。

作為弟子,正是年少聰明求知慾強的時期,應該要多親近老師和朋友,以便從他們那裡學習到許多為人處事的禮節和知識。

心解

立身之本

這四句話說的是人應該如何立身的問題,要求人們從小就要注意兩點:親近良師益友,學習禮儀。

首先談一下“親師友”,古人非常看重老師和朋友在一個人成長過程中的作用。唐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韓愈的《師說》就明確地告訴我們老師的重要性,從師學習的必要性以及擇師的原則。韓愈從歷史事實“古之學者必有師”、老師能“傳道授業解惑”、學者定會遇到疑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三個方面證明了老師的重要性以及從師學習的必要性。接著韓愈又提出“聖人無常師”,並以聖人孔子為例:“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並提出自己的擇師主張:“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韓愈又從“道之所存,師之所存”出發,推論出“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的論斷。

除了良師之外,如何去結交益友也是一門學問。儒家學說認為,兩人結為朋友最重要的基礎就是有共同的理想和道德追求。曾子說過:“君子應該以學問來結交朋友,以朋友來輔助仁德。”孟子也說過:“交友,是結交他人的品行。”朋友有益友也有損友,到底什麼樣的人值得交往,什麼樣的人不值得呢?孔子曾經說過:三種朋友有益,三種朋友有害。朋友正直,朋友誠實,朋友見識廣博,是有益的;朋友奉承,朋友諂媚,朋友圓滑善變,是有害的。古今中外有很多朋友之間相互幫助、相互信任的故事,如俞伯牙摔琴謝知音、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馬克思和恩格斯之間的友誼等。在這裡我要講一個普通男孩的友誼故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