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0023章 瘟疫論者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吳有性字又可,江蘇吳縣東山人,明末清初傳染病學家,著有瘟疫論一書。明末三大害,天災,流寇,瘟疫,從穿越而來的第一天起,朱慈烺就在思考這三個問題,而吳有性就是解決瘟疫的藥方。

二十天前,朱慈烺派人打探吳有性的訊息,得知他此時人在山西,立刻派人去請。

兩個時辰前,吳有性進京,被安排在了朱慈烺預先準備的一處宅院裡。

除了吳有性,朱慈烺還請了兩人入京。

宋應星,字長庚,江西奉新人,著有【天工開物】,是明末著名的農學家,對手工業生產和冶金也頗有研究。明末天災不斷,米粟產量太少,根本喂不飽百姓的肚子,而土豆、番薯、玉蜀黍雖然已經傳入大明,但並沒有被大規模的播種。

以京師為例,京師周圍的荒山野地,長不出米粟,但卻極適合土豆、番薯、玉蜀黍的生長,只要大範圍的播種,京畿周圍的吃飯問題,立刻就可以解決。宋應星是土豆、番薯、玉蜀黍的行家,朱慈烺必須把他請來。

畢懋康字孟侯,號東郊,安徽歙縣人,是明末著名的火器專家,著有《軍器圖說》一書,《軍器圖說》在七年前就已經被刊印出來,書中圖文並舉,詳細羅列了各種火器的使用與製造方法,並首次介紹了燧發槍(書中稱為自生火銃)的製造和使用。

但可惜,這項偉大的發明並沒有得到朝廷的重視。

比起火繩槍,燧發槍不但簡化了射擊程式,提高了射速,最重要的克服了火繩槍點火怕風雨的弱點,這項發明的改造與完成時間,大致與歐洲屬同一時期。而歐洲很快就普及開來,但在大明,一直到畢懋康死,燧發槍都沒有在大明軍中出現。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