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739.堅持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明天10-11點】

11月13日,患病6年的腸癌肝轉移的周阿姨來到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大腸癌專病門診。周阿姨爽朗的笑聲很難與6年前她剛確診時恐懼、彷徨聯絡在一起。如今,她對診療過程“摸得門清”。“隨訪不要看專家、專病門診又快又好!”她從得病之初的憂心忡忡“自己能活幾年”,到如今完成隨訪檢查、配好藥,還要去服務檯預約心理醫學科及營養科門診。

她告訴記者:“現在癌症已經不是‘絕症’了,你們看看我生了“兩個部位”的癌,治療後控制的一直蠻好,我現在跑腫瘤醫院就像去看高血壓一樣,配配藥、做做檢查,就像慢性病一樣呀!”

癌症告別“絕症”時代

治療模式迴應患者全生命週期需求

“我還能活多久?”數十年前,這是腫瘤醫院診室裡患者問的最多的一個問題。如今,“我得了宮頸癌還能生二胎嗎?”“前列腺癌術後會影響我性功能嗎?”“我能術後再做**重建嗎?”這些關注生活質量的問題在臨床實踐中,越來越受到患者和家屬的格外關心。

隨著手術技術的日益精進、化療靶向藥物的推陳出新以及放射治療對於病灶的“精確制導”,癌症早已不是一種“絕症”。

今日在2021年腫瘤精準治療國際論壇披露的一組生存率資料也證實了這一結論。這份生存率資料對2008年~2017年在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確診為惡性腫瘤並接受住院治療的近30萬腫瘤患者進行長期密切隨訪,結果顯示5年總生存率明顯提升達到71.3%,整體生存情況齊肩國際先進發達國家水平。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