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85章《戰國策》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這是《莊子·內篇·大宗師》裡的一句話。世間的感情不過兩種,相濡以沫或者相忘於江湖。我們都被魚相濡以沫的情誼所感動,但是在莊子看來,魚在絕境中的相濡以沫,遠遠不如各自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暢泳,兩兩相忘於江湖。

戰國時代的散文如一朵豔麗的奇葩,開放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這一時期由於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很多,而且政治環境比較寬鬆,所以文化思想異常活躍,“百家競作,九流並起”,出現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時代。戰國散文,雖然注重理論性,有很多論辯,但是由於表達方式生動形象,充滿生活和時代的氣息,所以讀起來卻並不枯燥。

戰國時代的散文主要包括諸子散文和歷史散文這兩大類。諸子散文一般以論述為主,這一時期成書的主要有《孟子》、《莊子》、《荀子》、《呂氏春秋》等;而歷史散文則主要是以記述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為主,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品就是《戰國策》。

《莊子》是道家的經典著作,也是諸子散文的代表。司馬遷在《史記》中說,莊子著書10萬餘言。但是現今流行的《莊子》僅有33篇,6.5萬多字,可能是後來散佚了一部分。現存的《莊子》分為內篇、外篇、雜篇三個部分。以前普遍認為整本書都是莊子所著,從宋代起,人們開始懷疑這個問題,並且普遍開始認為僅內篇是莊子本人所著,外篇和雜篇都是後人寫的。但外篇和雜篇在思想和文風上與內篇基本一致,除了《雜篇·說劍》有點像縱橫家寫的以外,其餘篇目均與莊子思想統一。莊子為人想象力豐富,文筆優美,具有很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清代文學家劉熙載,在他的著作《藝概·文概》中形容莊子為“意出塵外,怪生筆端”。《莊子》中的大部分文章都採用了寓言的形式,莊子利用手中的生花妙筆寫出了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他把自己的觀點、想法融入到這些故事之中,借主人公之口說出自己想說的話: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