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5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而蘇軾萬萬想不到剛才那清奇的議論竟然出自一個二十歲出頭的年青人口中,而且此人還自稱石越,當下細細端詳石越,見他長得白皙修長,儀表堂堂,眉宇間有一種說不清的氣質,心裡便又多了幾分好感,當下笑道:“如假包換,正是蘇某。石公子想必就是最近以詞名蜚聲京師的石九變了。”

石越苦笑道:“正是在下,雕蟲小技,不足以有擾清聽。”

眾人見蘇軾為人很隨和,便一一上來見禮,又讓了上座與蘇軾相坐。這六人當中,除開石越和李敦敏,其餘的都可以說是四川人,桑充國也是在四川長大的,因蘇軾是家鄉前輩,自然顯得格外親近。蘇軾聽到這些人自報家門,多是本鄉的後生,更是開心。他笑道:“剛才聽石公子一席話,真是發千古之覆。讓人佩服不已。某不才,請問石公子,孔子說,未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所以君子務本,讓是庶民百姓無所顧忌的告發官長,豈非倫常大亂,這和武則天之世又有何區別?”

蘇軾畢竟是個有學問的,不是幾句話就可以唬住。石越說讓百姓都可以批評朝政,他就拿出武則天讓天下人告密的例子來駁難。石越笑道:“五倫之中,聞有君臣之義,未聞有官長與黎庶之別。昔三代之時,天子置百官,並非是用來奴役百姓,為百姓之長官,而是設來幫助百姓,讓百姓各得其所。因為世有惡人,才不得不假百官以威儀,實則百官與百姓,又何曾有上下之別?後世因循,則謂士大夫高高在上,其實則離古之聖人之意遠矣。至於武則天之法,未足稱上古之遺意也。一則武氏得天下不正,以女主臨朝,其使百姓告發長官勿問,不過是為了鉗制士大夫之口,其本意與古聖之意相差甚遠,豈可因此而有大治?二則三代之時,民少官少,政簡事易,後人若欲復先王良法,當先求其意,而不當拘泥其形。上古之時,王不過百里之地,今之天下,括有四海,豈可一概而論?若以在下之愚見,今世若欲求大治,則當在各縣聚士紳鄉老,設定議會,專事討論縣官施政得失,為人賢愚不肖,而不受縣官刑責。其有建議之處,則可以請縣官依法施行,縣官若有失職處,亦可隨時彈劾,請朝廷另委賢能。士紳鄉老於縣中利弊深知,則縣官不敢任意枉為。依是法,由縣之議會推舉名士組成府之議會,監察知府施政得失,又由府之議會薦人於各路,監察轉運使之得失,由各路之議會薦人於朝廷,監察宰相中書之得失優劣。如是皇上自可以垂拱而得三代之治。試問在這個制度之下,有誰敢擅權?有何等小人可以久處要職欺瞞天下人之耳目?若論犯上作亂,更不可能矣,為何,天下人透過議會層層監督,便是才智才人之輩,亦無法施陰謀於其間矣。此不過略言其大意,又更有若干措施處置其中,使其法能盡得三代之意而能略少情弊。”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