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46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09-09-02 22:05:41

張通古字易之,原是遼國易州易縣人,自幼熟讀詩文,是遼國末年的進士。北宋收復燕京後,為了收買燕京地區的民心,特地請張通古出山,加入北宋集團,但都被張通古婉言拒絕。

金國佔領燕京後,完顏宗望也久聞張能古的名聲,派同為遼國文臣的劉彥宗出馬,結果張通古非常爽快的加入了金國集團,被任命為樞密院主奏、後改刑房承旨。

天會十年(公元1132年),張通古遭受了人生之中的第一次政治挫折。

由於當時主政的國論勃極烈兼都元帥粘罕指使親信西京留守高慶裔搞了個所謂的磨勘法,也就是將目前金國文武百官中曾經在北宋宣和年間做過漢官的官員一律免職不用,結果壓根沒到過北宋的張通古也被稀裡糊塗受到牽連,罷掉了官職。

粘罕集團失勢後,張通古再一次受到了提拔,當時的遼王完顏宗幹愛惜張通古的才能,決定任命張通古為中京副留守,並充當金宋天眷二年第一次議和的使者,當時的金國稱之為詔諭江南使。

而張通古正是透過這次出使江南的行動,為自己和金國賺足了面子和風頭,也使的整個南宋朝廷上下都認識了張通古這個名字!

張通古在來到南宋後,在對待採用何種禮節和南宋皇帝趙構見面的問題上和南宋方面的文臣武將們較上了勁。

因為按照南宋方面的慣例,應該是皇帝趙構面南,金國使者面北朝見趙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