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80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我們知道,唯物論是以物質為出發點,對客觀世界窮盡分析,對生命自身也是物質化的分析,其優勢是長於解決物質層面的需求,弱點是拙於解決精神層面的問題。佛教另闢蹊徑,從個體生命對自我生命及世界的認知來分析問題。為我們對自我及世界的認識,提供了一個不同的視角。這裡沒有對錯之分,只是需求不同,故分析角度不同。佛教是要解決每一個生命個體的問題,故從生命本身的認知分析入手。

1.六入

就我們人類而言,對世界的認知不外乎六種途徑:眼睛的視覺、耳朵的聽覺、鼻子的嗅覺、舌頭的味覺、身體的觸覺及感知、大腦的情感思惟。這就是佛教的“六入”,即眼、耳、鼻、舌、身、意。這六入與後面談到的“識”構成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六種識構成“我”的世界。比如眼識即是眼覺世界、耳識構成聽覺世界、鼻識構成嗅覺世界、舌識構成味覺世界、身識構成身體感受世界、意識構成自我的精神世界等等。這六識構成自我的世界。芸芸眾生、苦樂悲喜、天地萬物,不過是構成“我”的世界的調料。一個生命一個世界,六識之外沒有世界。

世界只是“我”認知的世界,山河大地只是“我”這個生命個體眼中的山河大地,一切的現象都只是自我的認知,也是構成自我世界的一部分。如果沒有了這個“我”,“我”的世界也就隨之湮滅,了無痕跡。有人說,不管自我這個生命體是否存在,都不妨礙這個世界的客觀存在,這種說法是從物質的角度出發的,只能解決物質的需求。人要解決自身的問題,必須從自我的認知入手。將世界分析到分子原子乃至夸克,對解決人的精神層面的問題毫無助益。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