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63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09-07-23 09:32:25

明代官僚是剝削平民的程度如何呢?應該說是比較重的,但具體剝削到什麼程度,這個不像田賦、稅收有檔案資料可查。我只能舉幾個例子說明一下。嘉靖年間,嚴嵩當政,“凡質庫能得嚴府持一帖往候者,則獻程儀三千兩。蓋得此一帖即可免外侮之患。”也就是說,當時當鋪的老闆願意出三千兩銀子(以糧價計算,摺合人民幣上百萬元)買一個嚴府的帖子。因為,有了這個帖子就可以防止地方官吏的欺侮。商人不是傻子,花錢肯定是算了成本利潤的,花這三千兩銀子所得的收益一定遠高於三千兩。可見如果沒有嚴家這個帖子罩著,地方官吏可以對一個當鋪造成多麼大的傷害。注意,能開當鋪這種金融機構的,那不絕對不是小商小販,在地方上也應在富人之列。官吏不但不維護他們的利益,反而要從他那裡獲得油水。難道這就是代表商人利益的所為?再舉一個例子。成化、弘治年間(公元1465-1505年),有個著名的大太監叫錢能。他鎮守雲南時,聽說有一個富翁(也不知是大商人,還是大地主,或者二者都是)長了癩子。於是錢能就把這個富翁的兒子找來,對他說:“你老爹長的這個癩子是傳染性的。為了防止這個病傳染給軍隊,現在經研究決定,把他沉入滇池。”在威逼之下,那富翁的兒子掏了一大筆錢,總算是買了父親一條命。大家瞧瞧這些官僚們的所為,簡直就是綁票了。如果上面兩個例子還只是特例,那麼我們來看一看官宦家族的沉浮就更加清楚了。萬曆時有個叫何俊良的人就說:“至正德間,諸公竟營產謀利。一時如宋大參愷,蘇御史恩,蔣主事凱,陶員外驥,吳主事哲,皆積至十餘萬,自以為子孫數百年之業矣。然不五六年間,而田宅皆以易主,子孫貧匱至不能自存。宋大參即餘外甥家,得之目擊者。”這話指名道姓、言之鑿鑿,應該是事實。其原因是什麼呢?何俊良說:“然一時有此數家,或者地方之氣運耶?或諸公之遺謀未善耶?皆不可曉也。”可見他自己想不明白。這不是一個偶然的事件,明末清初時松江人曹家駒將明代松江的名門大族排列之後,發現他們當中沒有一家能夠保持富貴五代以上的,而且只有嘉靖時當過首輔的徐階一家是唯一保持富貴達到五代的家族。就是徐家,也是“止就其冢子推算耳,其支子不得比隆焉”。為什麼嫡長子這一支能夠保持富貴,而其他旁支就都沒落了呢?其實,早就有人看出其中的原由來了。明人王士性就指出:“縉紳非奕葉科第,富貴難於長守”。關鍵在於官僚的身份在大多數情況下不能世襲。子孫如果不能透過科舉進入官僚隊伍,那麼他們就從統治階級淪為被統治階級。一旦淪為被統治階級,那麼他們的財富就會被統治者剝削,很快就走向沒落。而徐階嫡長子、長孫一家的長期富貴,是因為徐階的官大到可以讓他們廕襲官僚的身份。其他子孫沒有蔭到官,那麼就只能是成為被統治者,從而沒落下去。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