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59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09-07-14 22:12:32

第二,官僚體系中知識分子的成色不足。我前面說了,大明帝國的官僚體系是以知識分子為主體。從表面上看,也的確如此。一個人若想成為明帝國的官員,從理論上說有四條路走。一是“學校”,二是“吏員”,三是“薦舉”,四是“科舉”。所謂“學校”,就是國子監的學生畢業後直接由國家派官。朱元璋特別重視這一條途徑,當時許多中央要員和地方大吏都由太學生充任。但是,從明朝中期開始,出現了以出錢入學的“例監”和以父親職位入學的“廕監”,監生良莠不齊,不再受到重視。而政府也很少直接提拔國子監的學生做官。這條路,基本上堵死了。“吏員”就是從低紙的吏中提拔優秀的人來做官。但是,這些官都非常之小,基本是一些雜官和不入流的官。所以這個也不是主要途徑。所謂“薦舉”,也不是主要渠道,在朱元璋時期,透過這個途徑當官的很多,但到永樂皇帝之後,科舉日重,薦舉日輕。所以,真正能進入官僚隊伍的途徑,主要是科舉。那麼,透過科舉考試考出來的,當然是知識分子了。但是,這些所謂的知識分子卻成色不足。為什麼呢?科舉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從鄉試到會試再到殿試,層層考上來,就能做官了。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報名,你首先得是地方學校的生員。用現在話說,你得是國家正規學校教育培養出來的,不能像諸葛亮那樣自學成材。透過考試選拔出來的官員,我為什麼說他們成色不足呢?因為你得看他們學的什麼、考的什麼?明代所有的學校學的是國家頒行的經、史、律、誥、禮儀等教材,此外兼學射、書、數。明代的科舉考什麼呢?文科(進士科),主要還是儒家經典,尤其是要考八股文。武舉主要考策略,也就是紙上談兵。從北宋以後,我國商品經濟已經高度發達了。一千年前的儒家經典能解釋商品經濟社會中的現實問題,比如通貨膨脹嗎?解釋不了。自從北宋以來,歷朝政府都面臨一個問題,財政危機。儒家經典裡有關於財政學的內容嗎?隨著官僚機構的不斷擴張,如何使官僚體制高效運轉,也是一個重大問題。儒家經典裡有管理學、組織理論的內容嗎?都沒有。也就是說,儒家思想已經不能夠為社會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援。要解決這些現實問題、促進社會的發展,急需經濟學、管理學的知識。而這些又不在學習和考試的範圍之內。所以,整個官僚體系中就沒有這方面的專才,其結果是造成官僚體系的執政能力不足。舉一個例子。從宋代開始,由於商業貿易的發展,我們國家創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而且到了元代,紙幣已經通行天下。這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大進步。但是到了明代,由於政府裡面沒有經濟學、金融學、貨幣銀行學這方面的人才,完全不懂經濟規律,只知道用行政手段強制推行。於是,從洪武八年,即公元1375年,開始發行大明通行寶鈔到鈔法的崩潰,只經歷了短短二十來年的時間。到洪武末年,一貫寶鈔(按鈔法相當一千文銅錢)就貶值到只值160文銅錢。到了明英宗正統年間,發現實在是沒辦法強制推行紙幣,朝庭在收稅的時候也都改收銀子了。從此,紙幣退出了中華帝國的歷史舞臺。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