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14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三年後(一六二八),西遼河流域的喀喇沁部,不堪壓迫,也叛高林丹汗,投降後金。四年後(一六三二),後金汗國第二任可汗皇太極,跟投降過去的蒙古部落,組織西征聯軍,對察哈爾部發動總攻,林丹汗大敗,向西逃亡。土默特部和鄂爾多斯部,先後向後金投降。林丹汗逃到距青海湖尚有十天行程的大草原上病死,他的殘部在青海一帶仍支援三年。到一六三五年,終於也向後金屈服。

滿洲人把上述的這些被征服的蒙古部落和土地——塞北全境,稱為內蒙古。把漠北還沒有合併的喀爾喀部稱為外蒙古。後來滿洲人入主中國,這種稱謂和區分,一直保留下來。

清政府對蒙古人跟漢人不同,有下列的兩大特點:

其一取消蒙古固有的部落制度,改為盟旗制度,限制遷移,以便予控制。盟旗的行政系統,如下表顯示:

盟旗制度完全仿效滿洲人的八旗制度,滿族八旗:正黃旗、正白旗、正紅旗、正藍旗、鑲黃旗、鑲白旗、鑲紅旗、鑲藍旗(鑲旗是:黃白藍三旗鑲紅邊,紅旗鑲白邊)。這是努爾哈赤創立的圖騰結構,所以滿洲人沒有地的籍貫,只有旗的籍貫,是一種全民皆兵的新戶籍制度,全體滿洲人是一個大奴隸集團,被劃分為八份,人民受到層層節制,不能離旗獨立。自入關後,原意漸失,演變成為一種單純的軍事制度。但同類型的蒙佔盟旗制度,卻一直儲存到二十世紀,仍然存在。盟旗制度的特點就是八旗制度的特點,蒙古人被納入組織後,侷限在一塊狹小的地區,不能選擇居住地和牧場。旗跟旗之間也不能有橫的來往,連流動於各盟旗間的小販,都嚴厲禁止,目的當然是防止他們暗通訊息,集結叛變。“逐水草而居”的時代從此消失,即今遇到荒旱,非清政府批准,不能移動。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