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22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李耳,楚國苦縣(河南鹿邑)人。他所生的時代,沒有定論,有人說他是本世紀(前五)人,有人說他是上世紀(前六)人,有人說他是下世紀(前四)人,甚至有人說根本沒有這個人。李耳在只剩下彈丸之地的周王國首都洛陽,擔任圖書館管理員(守藏室史)。孔丘曾到洛陽向他探詢過關於《周禮》的若干細節問題,李耳用一種教訓的語調回答:“你問的那些人,骨頭都已腐爛,只剩下言論。英雄人物遇到可以施展抱負的機會,立即獻身。沒有這種機會時,不必勉強追求。我認為有錢的商人要像無錢人一樣,有才能的人不必外表精明。把你的驕傲去掉,再把你的慾望去掉,這些對你無益。”這段話毫無系統,而且答非所問,但正擊中孔丘的要害,同時也顯示出李耳自己的思想。

——本世紀(前五)前四八四年伍子胥被“誣以謀反”自殺的那一年,李耳忽然辭職,騎著一匹青牛,向西而去。穿過秦國的散關(陝西寶雞西南)時,鎮守關隘的司令官(關令)尹喜說:“你就要隱居了,盼望能給我們留下幾句話。”李耳就在那裡寫下了舉世聞名的《道德經》,然後出關而去,從此不知影蹤。《道德經》也稱為《老子》,只是一篇五千字的短文(在那個時代,寫字是用刀刻在燒燙的竹片上,五千字已夠這位老頭受的了),李耳把宇宙發展的自然法則,命名為“道”,這就是道家學派的起源。不過李耳跟孔丘不同,他沒有野心,也沒有門徒,因之也沒有發自門徒口中對自己的一些頌揚。但他仍被後世的學者尊奉為道家學派的始祖,《道德經》也被尊奉為道家學派的經典。李耳的思想是對強梁世界的一種消極反應,是人類遇到不可理喻,而又無法抗拒的壓力時的一種自解自慰的心理狀態。他曾從他的老友常從那裡,得到最大的啟示。有一次,常從張開口問李耳說:“我的舌頭在嗎?”李耳回答說:“在。”常從又問:“我的牙齒在嗎?”李耳回答說:“不在了。”於是他立刻領悟到柔弱者存在,剛強者滅亡的道理。李耳的全部思想是:清靜,不要作為,任憑事物自然發展。李耳說,這樣做在表面上看起來是柔弱的,會馬上傾覆,可是實際上不但不會傾覆,反而更為堅強,因為它的發展是辯證的,極弱即是極強,後退即是前進,酒杯太滿了必定溢位來,月亮太圓時必定缺下去。所以,李耳主張不要進取,只要耐心,不作為就是有作為,自然演進就是納入規律。也就是說,什麼事都不要做,就是已經做了很多重要的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