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56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09-11-06 19:29:41

筆者生活的城市裡曾經有一位老中醫,他就只用切診不用問診,用“曾經”一詞是因為他已經離世了。這位老中醫也在筆者所在的醫院出過門診,由於是名醫,筆者也曾經帶患者向他求診。在等待過程中發現:這位老中醫確實不用問診,當患者主動述說病情時他也會制止。他對患者做出的診斷卻似乎只有一個——“虛”,這個 “虛”字真是萬能的。因為中醫有句話“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素問•刺熱》)。所以即使是像外感這樣的實證,也逃脫不了這個“虛”字。聽著是不是有點相聲《相面》 裡“桃園三結義,孤獨一枝”的味道,無論你有兄弟幾個,都可以用這句話來解釋。這位老中醫大徒弟的女兒恰巧是筆者的同事,筆者曾經向她請教過這個問題,她說她父親也發現過這個問題,她的父親說診脈判斷疾病的虛實、表裡還是可以的,但要準確診斷出疾病則是難於上青天,診斷疾病還是要四診合參的。應該說這位老中醫醫療經驗還是很豐富的,也有許多患者在他的精心治療下得以康復,但從舊社會成長起來的中醫難免帶有一些“江湖口”。

日期:2009-11-07 18:26:14

脈診中玄之又玄的要數是懸絲診脈術了,據稱藥王孫思邈就曾經運用此術給唐太宗李世民的妻子長孫皇后看過病,但史書上沒有明確記載。在諸多的古典醫籍中幾乎也沒有這方面的記載。歷史上是否真的有懸絲診脈呢?病人的脈象能否透過絲線傳導給醫生呢?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曾有人專門請教過北京四大名醫之一的施今墨老先生。 施老先生曾給清廷皇室內眷看過病。他介紹說,這懸絲診脈可說是亦真亦假。所謂真者,確曾有其事;所謂假者,懸絲純粹是一種形式。原來,大凡后妃們生病,總要由貼身的太監介紹病情,太醫也總是詳細地詢問這些情況,諸如胃納、舌苔、二便、症狀、病程等。為了獲得真實而詳盡的情況,有時太醫還要給太監送些禮物。當這一切問完之後,太醫也就成竹在胸了。到了懸絲診脈時,太醫必須屏息靜氣,沉著認真。這樣做,一是謹守宮廷禮儀,表示臣屬對皇室的恭敬;二是利用此時暗思處方,準備應付,以免因一言不慎、一藥不當而招禍。看來御醫名不虛傳,他們至少已經達到張仲景所說的“中工”的水平,能夠問而知之。但大家請想這些情況都是經別人的轉述,也未必詳細,御醫開方子時必然會抱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這樣又怎麼能夠直達病所、藥到病除?看來懸絲診脈除了能給太監們帶來一些紅包外,對於皇室內眷則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