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629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如果用外國投資者本位的視角進行分析,則可以窺見真實景象的另一個側面。中國政府為了發展外向型經濟,具體地說是為了保證本國產品的廉價出口和吸引國外資本的流入,不惜長期人為地高估外幣、低估本幣(人民幣)。在國外的投資者看來,由於外幣(如美元)與人民幣之間存在著匯率扭曲,“將外幣轉換為人民幣並投資於中國市場、從而在中國作為資本集團享有廉價原材料和勞動力所帶來的豐厚收益”就成為一種理性的選擇。特別是本世紀初的全球資訊(IT)產業泡沫崩潰和9-11事件的發生,使得大量國際遊資對美國的經濟前景作出悲觀預測,在此背景下,將資本轉向中國就更具有吸引力了——這是前幾年中國遽然躍升為“全球最大資本流入國”的一個重要原因。然而,這部分具有高度流動性的金融資本與早先進入中國的產業資本不同,一方面逐利的本能決定了它們不可能在中國長期駐留,另一方面它們通常缺乏實際的產業運作能力,於是大量進入中國的流動性資本湧向房地產(尤其是國外資本集團較為熟悉的以上海為代表的沿海大城市的房地產)市場。這裡需要特別提及的是,注重流動性的金融資本通常以股票、債券和期貨市場為主要投資物件,其次是以土地資源為依託的房地產市場、以礦產資源為依託的採掘業。由於在中國,政府限制國外資本對中國的資源類企業進行收購,加之極高的“代理人風險”使得國外資本不願涉足中國的股票、債券和期貨市場,因此,房地產市場成為幾乎唯一的投資物件。涉足於房地產的國外資本集團充分利用了中國人“重安居”的集體心理偏好,採用“坐莊對倒”的手法將房地產價格迅速拉昇、並造成“漲勢將長期持續的幻像”。國內投機性資本的參與為房地產價格飆升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中國地方政府的短視和私慾則使其成為製造房地產泡沫的最得力的吹鼓手。於是在國外資本集團、國內投機者和中國地方政府的激勵鼓譟下,懵懂的中國民眾不幸地成為“搏傻遊戲”中的“最後一棒承接者”。依照我們的估計,大約在2004年的後半年,也就是在房地產泡沫被急劇吹脹的時期,除了少量起“掩護”作用的國外資本之外,大部分的國外資本已經從上海等地的房地產市場全身而退了。對於以逐利為本能的投機者來說,他們像老練的獵人尋找獵物一樣在中國尋找著下一個牟取暴利的機會——這些機會也許隱藏於在上一波房地產泡沫中滯後的二線城市房地產市場中,也許隱藏在股票、債券和期貨市場中。[附註:2006年之前的房地產泡沫和2006年之後的股市泡沫在本質上都源於全球資本的流動性氾濫。]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