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31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機弩,常與“懸劍”手法一起配合使用。盜墓賊進入墓道後,僥倖躲過伏弩,也難逃被懸劍斬殺。據民國考古學者魏聚賢在《中國考古學史》中所記,民國年間,有盜墓賊盜了唐代風水大師袁天罡的墓,袁墓在一處崗嶺上,周長約五十九尺,墓垣以磚砌成,墓室內有一清水池,池深無底。水池底暗設機關,設有鋒利鋼錐,而墓穴頂部則置有“懸劍”。

當地傳言,附近有一個姓李的盜墓者與一同夥,在將袁墓開啟後,盜走了墓內的陪葬物金冠金劍和二十餘件金具。而這人太貪,竟然想把懸劍也收走,便用利刃擊砍懸劍之繩,結果一不小心掉進深水池中。被撈出後發現,屍體已被利錐穿爛。後來,大家都知道袁墓中有寶物,但再也沒有人敢盜了。這大概是“懸劍”斬殺盜墓賊的經典傳說。

或許有人會說,置伏弩有什麼用,時間一長機關鏽蝕,發射裝置就失效了。這情況確實存在。我曾在多處王侯級陵墓中看過隨葬的弩箭,或鏽蝕,或腐朽,由此可以想見,墓道中用於射殺盜墓賊的伏弩,時間長了,確無反盜墓作用。

既然如此,設定伏弩是不是多此一舉?不是,伏弩要射殺的物件,主要是當時或當代的盜墓賊。

據我的研究和其他考古專家的發現,80%—90%的陵墓被盜多發生在下葬後幾年,甚至幾天之間,最長的也不過三代,即百年以內。在明代,蘇州便有一夥盜墓賊,都在新墳下葬兩三天內下手。據明黃省曾《吳風錄》記載,這夥盜墓賊看中的是殮衣和棺材,有專門的銷贓渠道,盜晚了,便顯舊了,不好出售。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