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34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北伐大軍浩浩蕩蕩,一路之上北方士民降者日以千數。東晉朝野上下沾沾自喜,認為中原光復指日可待。只有光祿大夫蔡謨獨獨不以為然,他的回答別具匠心,頗有深度,一語道出江左的東晉政權為何不能重新統一中原的根本原因,他對人說:“胡滅誠為大慶,然恐更貽朝廷之憂。”這句話從字面上解釋是這麼個意思,“胡人被消滅確實是非常值得慶賀的事情,然而恐怕這更給朝廷帶來憂患。”聽的人不明白就問他,說您說的是什麼意思?蔡謨答道:“夫能順天乘時濟群生於艱難者,非上聖與英雄不能為也,自餘則莫若度德量力。觀今日之事,殆非時賢所及,必將經營分表,疲民以逞;既而才略疏短,不能副心,財殫力竭,智勇俱困,安得不憂及朝廷乎!”這段話翻譯過來,如下:“能夠順應天意、掌握時機把百姓從艱難困苦中拯救出來的事業,如果不是最傑出的聖人和英雄是不能承擔的。不如老老實實地衡量一下自己的德行與力量。反觀如今討伐趙國之事,恐怕不是當今的賢達之輩就能辦成的。結果只能步步為營,分兵攻守,這是以勞民傷財為代價來炫耀個人的志向。最後會因為才能和見識粗陋平庸,難以遂心,財力耗盡,智慧和勇氣全都變得窘困,怎麼能不給朝廷帶來憂患呢!”

我之所以一字不差的摘錄和翻譯蔡謨的話,是因為他的話解答了不管祖逖也好、桓溫也罷,還是後來的謝安、謝玄叔侄,乃至劉裕、劉義隆、蕭衍,甚至南宋的岳飛、南明的史可法之所以不能收復中原的原因。他說濟蒼生成大事非上聖與英雄不能為,上聖與英雄指誰呢?看字面理解好象是指北伐諸將,其實在封建社會自他口中說出,必然是指皇帝無疑,在那個時代誰又敢稱上聖呢?孔子被尊為聖人,也是在他死後,生的時候誰敢超越天子?英雄則是指傑出的大臣。蔡謨否定當時的時賢,實際上他是否定了當時的君主。東晉一朝沒出一個聖君,也就談不上北伐大業,有英雄可不可以呢?也不可。北伐為公,事成則功高震主,皇帝不答應,聰明人轉而為私,炫耀一下個人的志向,心存私心也就不可能成就大業。所以蔡謨斷言,北伐非但不會成功,反而會給東晉朝廷帶來憂患。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