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22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08-9-4 9:06:17

自古以來,不論是道家還是佛家,修行的具體方法雖然不同,但都是透過控制和淡化內在的慾念來減少人們慣長思維上的取捨心和喜惡心,從而獲得心量和眼界上的廣度,開啟內在的智慧,這種次第在本質上是沒有什麼分別的......

回見!

日期:2008-9-4 9:14:41

哈哈,三和一老兄,你讓古人玩摻。

————————————————————————————————????

大哥,拜託你還是說中文吧,我聽不懂啊!呵呵。

期市已經開盤了,回頭再聊吧!

日期:2008-9-10 5:04:54

幾日的外出已經結束,重新來到這裡,只是為了和這裡的朋友說一聲“再會”。

前段時間,發現自己已經有些痴迷於論壇和這篇帖子,便有了封帖的打算,老子曰“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內心牽掛揹負的東西太多,是走不遠也走不快的的,一切有形有為的東西從他誕生的那一天起,就註定他的消亡,這片帖子在開始是成就我和幫助大家的,可現在 他已經成為一種障礙,我必須將它割捨。人生在世本來就是不斷的拿起,又不斷放下的過程,不懂得捨棄和放下就不懂得成長。

佛陀一生隨說隨掃,最終又說自己一生沒有說法,就是為了告訴大家,他所證得的法不是語言文字等任何有形的東西可以說盡的,真正智慧的測發之地在於心行滅盡,時空湮滅之處,除非親自證得,否則根本無法言說。如同戀愛的感覺,不親自經歷體驗,任憑你想象或看書都無法獲得真切的感受一樣。而一切有形有為的事物一經產生,這種事物於人而言,便一定會同時具有積極和消極的作用,二者同時產生,如同老子所說的高下相生一樣,即便是佛陀親講的法也是如此,一切都是依據當時的時空因緣而產生的,後來的人如果只知道執著於文字而拼命的在有為法上打轉轉,則根本無法進入般若性海。這也是宗下不立文字的原因所在。這一點跟辨證法中否定之否定的道理是完全相同的。當下信佛學佛的人越來越多,可是大多隻是泛泛而談,好一些的會研究學習理論,而真修實煉的則很少,佛法的根本在於解脫生死的繫縛,而一切有為的法都無法跳出生死的圈子。離開這一點,空說又有何益。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