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68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同時,嚴嵩又與皇帝身邊老道陶仲文關係搞得又密又近,陶老道常在皇帝面前說嚴嵩的長處以及夏言的短處。為了給皇帝留下深刻印象,二人同時入對時,嚴嵩常故意惹夏言不高興,老夏每每勃然,當著嘉靖帝訓孫子一樣叱責老嚴。見此狀,嘉靖帝心中更是不平。結果,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夏六月的一天,君臣二人交流融洽之機,嘉靖帝向嚴嵩詢問他對夏言的看法。老嚴早就等著這一天,卟咚一聲跪地,淚如雨下,老臉哆嗦,盡訴夏言種種跋扈欺凌之事(夏言先前與外戚郭勳不和,互相傾軋,也引起嘉靖惱怒),大怒之下,嘉靖帝立刻手寫敕令,歷數夏言“罪狀”,指斥他把持言路,輕慢君上,詔令夏言“落職閒信”,連個“巡視員”差事也不給。一朝首輔,直落為民,夏言可謂喪盡臉面。

夏言一去,嚴嵩得以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的身份入閣,時為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陰曆秋八月。花甲老頭,終於實現了他人生的“理想”——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現在的人,讀書浮躁,總愛望文生義,以為“大學士”就是當朝“一品”大員了。非也!明代自始至終,大學士秩止“正五官”,其官仍以本人所兼的“尚書”一職為重,他們掛牌署銜也是本銜在下,兼銜的尚書官名在上:“某部尚書兼某殿閣大學士”。明初廢相後,設內閣大學士,其實當時只是給皇帝當高階筆墨顧問和秘書。由於這些人得在大內授餐,侍天子於殿閣之內,故稱“內閣”。而“內閣”一詞真正定型的,出於明成祖之後明仁宗始,“內閣”權力逐漸加重。最初明朝大學士共“四殿”、“兩閣”。四殿者,中極殿大學士(原為華蓋殿),建極殿大學士(原為謹身殿),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嚴嵩即以此名。西閣者,文淵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