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35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建文帝嫡孫襲統,居正朔之位,竟敗於起兵反叛的藩王之手,實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出人意料的結局。總結起來,建文帝失敗原因不外如下:

第一,建文柔仁。燕兵將皆勇戰驍勇之輩,建文帝竟於大戰前下明詔“莫傷害朕之叔父”,不明之至,致使朱棣多次絕處逢生,假使明軍在戰場上能“擒賊先殺王”,燕軍早就冰銷敗亡。

第二,黃子澄、齊泰、方孝孺皆書生,蒼猝行削藩之計,不知兵事,沒有什麼大的戰略眼光,以致於誤已誤國,最後招致滅族慘禍。

第三,單用一將統師軍隊。耿炳文一人統三十萬軍;李景隆兩次敗北,一戰統五十萬,一戰統三十萬;盛庸一人統二十萬。明軍“合天下之兵,握一人之手”。反觀朱棣,單旅孤城,利於戰不利於守,利於合不利於分。如果當初下令山東、河北諸將各擁眾數萬,憑城堅守,年深日久,以叛臣賊子起兵的朱棣勝一仗敗兩仗,又一直逡巡在河北、山西狹窄地帶,熬過一陣熬不過兩陣,軍隊人心最終會轟然瓦解。

第四,建文帝彷徨不決,總在關鍵時刻犯致命錯誤。如果當時朝廷不招徐輝祖回金陵,而是讓他留在原地與徐福合擊燕軍,很可能挽轉整個戰場形勢,給已經是強弩之末的燕軍以致命的最後打擊。

另外,縱觀整個龍虎鬥過程,建文帝一方除盛庸、平安外有些智勇外,似乎沒有什麼特別突出的大師之才。這也要“歸功”於朱元璋,因為所有有智有勇有力的名將早已連子孫都被株除乾淨,留下的全是三、四流將領,自然不是燕王朱棣的對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