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22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朱皇帝誅殺功臣,並非一般人印象中剛剛建立明朝就大開殺戒。明朝甫立,天下未定,屠刀首舉之時,當為洪武十三年開始對宰相胡惟庸的下手,而當時之事,胡惟庸確有謀逆之心,論理該殺,同誅者也不過陳寧等幾個大臣。所謂“胡黨”大獄,則是十年之後的事情,族誅三萬多人。過了三年,朱元璋又興“藍黨之獄”,借誅藍王之名,族誅一萬五千多人。由此,功臣宿將,芟夷幾盡。胡惟庸陰險,當殺,藍王跋扈,也該死,至於株連的數萬人,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老朱借題發揮牽扯上的。他們都比竇娥還冤。而且,誅死的四萬多人,不是後人牽鑿附會瞎添數,當時的官方檔案《昭示奸黨錄》(胡案)、《逆臣錄》(藍案)記載得清清楚楚,所以數字方面沒有一點誇大。好在歷史是“後人”寫的,藍玉等人並未入《明史》逆臣傳,倒是胡惟庸名列《奸臣傳》第一的位置。

明朝一代,有“丞相”之名的,只有四個人:李善長、徐達、汪廣洋、胡惟庸,但徐達只是掛榮銜,真正理過事的只有三個文臣。

胡惟庸乃定遠人,在至正十五年朱元璋攻和州時即來帳下投附。這樣一個村學究,很快就成為老朱幕府筆桿子。早年,胡惟庸遭遇也一般,最多做到寧國知縣、吉安通判此類的下級官員。由於善斂財,知道買官的門徑,他向當時深受朱元璋信任的李善長獻上黃金二百兩,才能在吳元年進入“中央”當上了太常卿(禮部主事)。坐直升飛機入京,凡事就好辦多了,機會也日益增多。為了巴結李善長,胡惟庸又把侄女嫁給李善長的侄子,兩家成了親家,更增添了家族勢力。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