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01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一是安不慮危,耽於酒色,燕樂過度;二是沒有彌補宗室之間的仇隙,反加劇裂痕;三是如今蜀中叛亂,北方邊境不寧,齊王沒有及時處理;四是趙王篡位之時,齊王招集天下共討逆臣,大亂之後人勞窮苦,齊王卻沒有賑濟災民;五是齊王當初與追隨者歃血而盟,本該賞不逾時,如今卻食言,遲遲不兌現。

鄭方的五條總結都切中齊王要害,除了第一條是齊王的個人品質問題,其餘四條實際都超出了齊王的能力範圍。鄭方只是遠離洛陽的一介草民,連他都能看穿的局勢,洛陽的那些公卿沒有理由不清楚,他們只是袖手旁觀而已。

齊王對鄭方的直言表示感謝,他說:“孤不能致五闕,若無子,則不聞其過矣。”

大司馬賊曹屬孫惠也替齊王分析形勢,他說齊王面臨“五難,四不可”

所謂“五難”是指:“捐宗廟之主,忽千乘之重,躬貫甲冑,犯冒鋒刃,此一難也。奮三百之卒,決全勝之策,集四方之眾,致英豪之士,此二難也。舍殿堂之尊,居單幕之陋,安囂塵之慘,同將士之勞,此三難也。驅烏合之眾,當兇強之敵,任神武之略,無疑阻之懼,此四難也。檄六合之內,著盟信之誓,升幽宮之帝,復皇祚之業,此五難也。”

所謂“四不可”是指:“大名不可久荷,大功不可久任,大權不可久執,大威不可久居。”

“五難,四不可”實則是孫惠為了奉承齊王而有意鋪陳,其實可以用“功高不賞”四個字來概括。孫惠進一步闡述,他說自從惠帝即位十一年來,“人不見德,惟戮是聞”,“歷觀前代,國家之禍,至親之亂,未有今日之甚者也”,對此人人都是有責任的。為了江山鞏固,執政者就必須做出表率,長沙王、成都王都是“魯、衛之密,國之親親”,他倆“計功受賞,尚不自先”,齊王卻獨攬朝政,這種行為就是“棄五嶽之安,居累卵之危”,不僅有損聲威,而且還會引來災禍。孫惠勸齊王將政權移交給長沙王與成都王,解職歸藩,這樣才可以避開禍難,並且能夠獲得清譽。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