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89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玄奘所說的“室利訖慄多底”這種稱呼,尚無定論。佛經漢譯本《大孔雀咒王經》卷中及《佛母大孔雀明王經》卷中曾載有“疏勒”之名,而梵本的《聖大孔雀明王經》所載“疏勒”一詞則寫作“kha sa”。所以,我國史書又稱疏勒為佉沙、伽沙、迦舍、竭叉等,《慧琳音義》稱之為“迦師佶黎”,《元史》則稱之為“可失哈耳”或“可失哈里”。

疏勒國因地利之便,與佛教接觸很早。按照《後漢書•西域傳》記載,東漢安帝元初年間,疏勒國王安國的舅舅臣盤曾被遣送至大月氏國作人質。月氏王很喜愛臣盤,為他在三個住處分別建了一座伽藍(即僧院),冬夏遷居。玄奘曾在《大唐西域記》中記述此事:

昔健馱邏國迦膩色迦王,威被鄰國,化洽遠方,治兵廣地。至嶔嶺東,河西蕃維畏威送質。迦膩色迦王既得質子,特加禮命,寒暑改館。冬居印度諸國,夏還迦畢試國,春、秋止健馱邏國。故質子三時住處各建伽藍。今此迦藍即夏居之所建也。故諸屋壁圖畫質子,容貌服飾頗同中夏。其後得還本國,心存故居,雖阻山川,不替供養。

由此可知,臣盤留月氏已崇信佛教,回疏勒為王后,“雖阻山川,不替供養”。可能正是臣盤成為在疏勒推行佛法的主力,因此佛教才在疏勒逐漸流行。

前一部書曾提到國龜茲有一位著名僧人鳩摩羅什,他當年就曾在疏勒國修行。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