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79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庸國喪葬文化的獨特之一是巖葬,即“懸棺文化”。懸棺一直是史學家研究的重要課題,有些迷底長期無人揭開。古庸國人有巖葬文化的傳統,有巖屋的地方直接把棺木放進巖屋內,沒巖屋的地方將懸崖鑿個洞穴放進去。在竹溪河流域,兩岸懸崖上至今仍保留著一些洞穴,當地人稱之為“老人洞”。最近在水坪鎮洛家河一洞穴中還發現了完整的人骨。這些洞穴即古人喪葬之用。當地還流傳著一種傳說:古人見人老了便死,而蛇在洞中蛻一層皮就變年輕了,覺得不公平。請求上天變“人死蛇蛻殼”為“蛇死人蛻殼”。上天答應了請求。於是人老了睡進洞中蛻一層皮又重返年輕。不料這樣下去人滿為患,古人只好又請求上天恢復原樣。以上的民間傳說與竹溪巖葬風俗有緊密聯絡,老人洞事實上就是老人死後的喪葬之地。古庸人最初風行巖葬,後來變為人造洞穴,再後來逐漸演化為土葬。而巖葬的棺木、屍體大多年長月久風化煙滅。巖葬文化一直延續到明、清時代,甚至到現代其風俗仍未完全破滅。庸人有巖葬的風俗,就不難解,庸國立國千年,為何未發現古庸人王室墓穴的疑團。

日期:2007-11-26 20:16:50

庸國喪葬文化的另一個獨特之處是“打夜鑼鼓”,又叫“唱孝歌”。打夜鑼鼓一般有兩人或三人,一人系鼓,一人提鑼,圍著欞柩邁著慢慢舞步,邊走邊唱,一應一對,或後隨一人跟唱。發現於神農架林區的《黑暗傳》,現被稱之為漢民族第一部敘事史詩,實際上是流行於江漢中西部地區民間的打夜鑼鼓歌詞唱本。《黑暗傳》不是出在某人某時某地,而是古庸國人世代文化延續的結晶。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