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7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不好意思,打擾你們開會了。我也想不起剛才我說什麼……”陸揚疑惑地道:“不過,我看到這個潛艇模型,有些異想天開的想法。在座的都是專家,我就給你們說說,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連陸揚都覺得異想天開,不知道這樣的方案在別人眼裡是什麼了?

既然陸揚這麼說,大家也沒有不洗耳恭聽之理。

“其實,現在世界上的核潛艇發展現狀很無奈,也就那麼回事兒,無非專注於在比誰大?比誰快?比誰潛得深?比誰靜音?還有比誰攜帶的火力更猛……,鬥來鬥去,就像1+1=2,1+2=3……累加下去,沒什麼新意。在核潛艇方面,幾乎所有的人忽略了核反應堆這個強大的東西。僅僅把兩座核反應堆放在潛艇裡面,僅僅充當了加大推進力、加長水下潛伏時間等等次要角色作用,並沒有把這麼動力強大的優勢發揮到主要用途上,例如防守、進攻等方面。這是目前所有核潛艇最大的缺憾之一……”

陸揚的觀點很雷人,一句話似乎否定了全世界潛艇研究者的研究方向,讓大家不禁詫然!

陸揚可並沒有這麼想過。說到這裡,陸洋看著滴水型的潛艇模型,終於忍不住伸手將其拉到自己的面前,深情地覆沒著模型,就像這就是他的情人那樣。好一會兒,才指著流線型的艦身說道:“從潛艇的發明者開始,一直到現在,潛艇都不具有光明正大的形象,一直都是‘偷襲者’。除了要防備反潛直升機、反潛驅逐艦等水面艦只的定位跟蹤外,還要防備太空中的探測衛星。隨著科技的發達,新的探測原理的應用,潛艇就是下潛到300米的水深,都能被衛星探測到。所以,在我國沿海平均200米海洋深度的情況下,核潛艇幾乎是無處遁形的。這是缺憾之二;我對它的遺憾就是這拉長的水滴形狀,都一百多年了,還是一層不變。按照科學家們的說法,按照流體力學,這是減小阻力的最佳形狀,也是加快逃跑速度的唯一辦法。但是,飛機也更加追求速度,現在不也是從流線型變成了有稜有角的各式形狀嗎?所以,提高速度並非只有滴水形可以辦到,只要加大推進力、改變運動模式,同樣可以辦到。而且,潛艇無論怎麼快,也快不過魚雷和導彈。但是,如果形狀變化了,其內部空間也會得到改變,就可承載更多的裝置、武器,做更多的事情。片面追求速度,讓潛艇兩百年擁有不變的形狀,這是缺憾之三。”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