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45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不過最為特別的是,荀子是主張性惡論的。儒家六個超級大檔頭,只有他很高調滴宣佈,“人性本惡,其善者偽也”。所以如果荀子能活個千兒八百年然後再千兒八百年,威廉•戈爾丁一定能和他成為超級忘年交,因為後者的《蠅王》就是荀子這句話最好的註釋。一群孩子,常常讓我們這個時代那些多愁善感的文學青年或文學大師們莫名其妙的驚詫,然後寫出“多麼天真啊,這些孩子”或“孩子總是善良的”的句子的一群孩子,流落到一個孤島上,會發生什麼。一個伊甸園嗎?《蠅王》告訴我們,那會是一場惡夢。

是伊甸園還是惡夢我是不知道的,因為我也不打算讓自己的孩子去試。或者,都不是,記憶力好的童鞋也許還能記得些幼兒園的時光,那裡能交到好朋友,也可能被欺負。小朋友們已經會濫用職權,已經會用一杯熱水把螞蟻燙死,但是看見一隻受傷的兔子,也有可能會同情。他們既不是天使,也不是禽獸,他們只是一群聰明些的猴子,僅此而已。

所以性善論是對的,因為同情心是善的源泉,鼓勵性善,發展同情心,的確有莫大的好處。所以性惡論也是對的,認識到人性的侷限,認識到人的動物性部分,才能發展出更為合理的制度。

所以也許孟子和荀子都是對的。孟子主張性善,他主張人性,反對動物性,“人之異於禽獸者其幾希”,所以一定要做人,不能做禽獸。莊子說不對,人性是人為的,人為的不好,我稀飯純天然綠色環保,所以我反對人性,我主張天性。而荀子則說,你說的也不對,天性是惡的,善是後天培養的結果,所以我反對天性,主張理性。所以也許孟子和荀子是殊途同歸了,他們都反對人和禽獸相似的部分,主張人和禽獸不同的部分,只不過,這一部分,孟子認為是純天然,荀子認為是人造物。所以荀子雖然主張性惡,卻和孟子一樣主張人人皆可以做聖賢。只是這殊途,造成了孟子主張發展自己的本性,而荀子則主張努力學習,倒演變成了儒家的頓悟和漸悟兩宗。只不過後世六祖慧能的輻射太強,以至於宋儒還奉頓悟為正宗,將孟子請到了孔廟的尊位,荀子只能在門外喝東西南北風。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