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3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首先,從朱由檢繼位的第二年,即公元1628年,陝北突遭大旱。十餘年間,陝西、山西、河南、河北、江蘇、山東,無年不旱。倒黴的是,大旱相繼,蝗災與瘟疫接踵而至,赤地千里,十河九幹。由於乏食,最終出現了“人吃人”的慘劇。天災人禍,小民無生路可尋,加之官員貪汙,苛捐雜稅,橫徵暴斂,只能走一條路:造反!

同時,明朝發展到晚期,土地高度集中,宗室、勳戚、官紳地主對土地的兼併愈演愈烈,貧者益貧,富者益富,社會的兩極分化達至驚人地步。而自嘉靖帝(世宗)開始“竭天下之財以奉一人”,萬曆帝(神宗)變本加厲,天啟帝(熹宗)有樣學樣,明朝財政面臨崩潰的境地,只得透過不斷加派賦稅來榨取民財。各級官吏巧取豪奪,竭澤而漁。由於農民紛紛拋荒逃散,造成水利失修,河患日甚,惡性迴圈下,天災人禍不絕。軍制方面,更是法久弊生,軍屯、商屯均有名無實,士兵被拖欠軍餉,已經沒有什麼戰鬥力。諸大將除身邊親兵可用外,基本上沒有可信得過兵校。軍紀敗壞,索餉譁變,幾乎成為明末軍隊中的“主旋律”。

早期的農民暴動,無非是一群想找口飯吃的烏合之眾,無組織、無紀律,無任何明確目標,看似成千上萬,實際上是一大幫拖家帶口的饑民流民,明朝正規官軍如果認真加以對付,這些人馬上就會作鳥獸散。而且,領導暴動叛亂的人中,不少是當地土豪世家子弟或者是明朝邊軍的中下級軍官,為避免事發後暴露身份連累親族,他們紛紛自起諢名綽號。農民戰爭發展到中晚期,聲勢漸熾,首領們紛紛以本來姓名示人,“綽號”使用越來越少。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