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41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孫位並不理會他,向楊行遷說道:“凡觀畫作之佳劣,當依據六法,一曰氣韻,二曰骨法,三曰形象,四曰賦彩,五曰格局,六曰轉折。六法精論,萬古不易。且以六法觀此‘仙家之作’的鳳凰樓,骨格蒼脆,形象潦草,色彩全無,格局錯亂,轉折失章,氣韻更是僵化待死。作此畫者本是一位風情高雅,胸懷坦蕩的君子,也是一位俠骨柔情,忠肝義膽的英雄豪傑。作畫之初,畫者氣定神閒,畫至一半,借酒助興,逸趣正濃,誰知後來突遭變故,氣息閉結,竟似臨終將死一般,不知為何還要草草將鳳凰樓畫成,全失原畫體統。在下猜想當年或有人偷偷將此畫放在中天樓,或為道士弄玄,或有其他隱情,不得而知,但神仙遺畫之說卻萬不可信。”

劉漱哈哈大笑道:“孫先生所說,竟似識得作畫之人,當年親眼見他作畫一般,還說什麼道士弄玄,我看孫先生自己才是故弄玄虛吧!”

日期:2011-06-18 13:15:46

未及孫位答話,三是先生卻道:“此言差矣!你道孫先生為何能在少時之內,將此上乘之作臨摹補畫得如此完美?當年孔子向師襄子學琴,學得一曲,不知其名,待孔子藝成之後說道:‘我已了知作曲者矣。此人默然黝黑,身材高大,目光深遠如視羊群,儼然是心繫萬民統領天下的王者,若非周文王,誰又能譜成此曲?’師襄子聞言大驚,趕緊起身向孔子跪拜兩次,原來此曲正是周文王所作的《文王操》。可見善樂者聞聲而能知人,已得其神髓之故。今孫先生觀畫知人,亦同此理。正因為孫先生能得畫之神髓,故而能與原畫者同筆同墨,在行鋒運筆之時,便已感同身受原畫者當時之處境心思。孫先生真畫神墨仙,丹青之聖也!”說罷向孫位躬身長揖到地,郭慕孺也起身向孫位深深行禮。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